灰胸籽鹬

Grey-breasted Seedsnipe Thinocorus orbignyianus

灰胸籽鹬(英文名:Grey-breasted Seedsnipe,学名:Thinocorus orbignyianus),是鸻形目籽鹬科籽鹬属的鸟类。体型较小、类似鹌鹑的鸟类,主要栖息于南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从秘鲁到智利南部和阿根廷均有分布,适应极端寒冷气候,冬季会迁移到较低海拔地带。其特征为圆胖的身体、短腿和短钝的喙。

外形特征:灰胸籽鹬体长19至24厘米,体重介于96至140克之间。雄鸟具有灰色的头部、颈部和上胸部,喉咙白色带有黑色边缘,上体呈现复杂的肉桂色斑纹。飞行时,翅膀上方和下方展现出白色条纹,下腹部和胸部为白色,与上胸部由一条狭窄的黑色带隔开。雌鸟的头部和胸部呈淡黄色,伴有深色重叠的条纹。两种亚种外观相似,但T. o. ingae的翅膀和腿部较短。

鸣叫特征:灰胸籽鹬的鸣唱为重复的鸽子般的“coocoop...coocoop...coocoop...”,每秒约两音节,也可被描述为“pooko-pooko-pooko...”或“poocuy-poocuy-poocuy...”。在日出和日落时的展示飞行中也会发出这种声音,音调时升时降。当受惊时,会发出尖锐的‘chrp’声。

生活习性:灰胸籽鹬偏好安第斯山脉的普纳草原,常见于低矮密集的植被或靠近沼泽的短草地带,海拔高度在3400至5000米之间。它们通常成对或小家庭群出现,以草本植物和多肉植物的芽和叶尖为食。在季节性迁移中,它们可能下降至海平面附近的低地。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10月至11月,有时延续至1月至2月。灰胸籽鹬在草地或植被丛中筑巢,通常靠近水源。一窝通常有四枚蛋,颜色为玫瑰白色,带有灰色或棕色斑点,大小约为36.4至40.5毫米×26.1至27.7毫米。雏鸟的绒毛呈淡紫色至肉桂色,有复杂的黑色带状图案和密集的白色羽尖。

区别辨识:灰胸籽鹬小籽鹬相比,体型更大,雄鸟的喉咙和胸部的黑色边缘更宽,两者间有明显的区别。雌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较为暗淡的黄色裸露部分和喉部白色斑块的黑色边界更加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灰胸籽鹬的繁殖区遍布南美洲,从秘鲁的山区延伸至智利南部和阿根廷。非繁殖季节,它们会迁移到邻近的低地。

其他:灰胸籽鹬在Tierra del Fuego岛冬季时会撤离,此时在其分布范围内可能会形成较大的群体。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胸籽鹬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胸籽鹬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